印刷圈有多少“垃圾单”?
日期:2022-10-28
什么叫“垃圾单”?按笔者的理解,大体上就是不赚钱的订单。
当然了,对企业来说,一个订单赚不赚钱,有不同的考量角度。角度不同,得出的结论可能会不一样。这是后话,下面再展开细聊。
为什么想到要说“垃圾单”呢?与前些天后台收到的一则留言有关。
在《中荣上市在即募资超12亿!从裕同、吉宏、环球,到天元、艾录、新巨丰…,这17家印刷企业上市都拿到多少钱?》一文后,有老板不客气地留言说:搞一堆不准确的数据拿来讲道理举例子摆事实,从来没有讲哪个企业的业务团队能力强,业务接不到漂亮像样的订单一切都是浮云……
他还指名道姓地说了几家知名企业,有做牛奶的、有做快递的,还有做瓶装饮用水的,其中有不止一家是笔者说过的印刷圈大买家。并直言,像这种不赚钱没利润的垃圾订单,做得越多死得越快!资源都被垃圾订单占据,哪还有精力去开发牛皮的好订单?
笔者经常说数据,有企业的、有行业的。不过,说来惭愧,三好只能保证这些数据有来源、有出处,却不敢打保票说准确与否。
尤其是,像企业的营收、利润报表,做起来都有一定的弹性和可调节空间,很难说究竟做成什么样才是完全准确的。
反正,笔者还是比较相信各家企业正规披露的财报,好歹是经过审计的。
至于,像牛奶巨头、快递大佬、饮用水大牌等企业的订单,是不是都不赚钱没利润,笔者不知道。但感觉上这位老板像是做纸箱的,说的应该是这些企业的纸箱订单。
在笔者视野范围内,有为伊利做纸箱的企业成功做上了市。比如,吉宏股份。也有为蒙牛做纸箱的企业确实破了产。比如,曾在新三板挂牌的华丽包装。
不过,华丽包装破产应该与给蒙牛做纸箱关系不大:一是它还有比蒙牛更大的客户;二是其破产更多与关联方资金占用且无力偿还有关。
尽管如此,这则留言还是对笔者触动很大。因为不止一位老板跟三好有过类似的抱怨:很多大客户的订单其实并不赚钱。
有些老板说得严重一点,其实就是“垃圾单”。
就在不久前,还有一家圈内知名企业的老板表示,已经下定决心要砍掉一批不赚钱的订单,涉及到手机盒、酒盒之类的产品,一年的营收规模可能有一两个亿。
印刷圈有多少“垃圾单”?说实话,笔者也不知道。不过,可以确信的是,“垃圾单”一般都有以下四个特点:
一是订单量都很大。因为只有量大的订单,才容易让老板们欲拒还迎。
二是客户的来头、体量一般都很大。因为只有具备一定体量的大客户,才能拿得出足够大的大订单。
三是订单的价格一般都压得非常低,逼近企业的成本线。一则客户来头大、体量大、订单量大,很容易就能掌握定价主动权;二则大客户一般更注重成本管控,账都算得门清。
笔者隐约记得有老板曾抱怨说,有国产手机厂家包装盒的账算得比印刷厂还清,一般只给印刷厂留十来个点的毛利。
四是产品的技术含量都不是太高,供应商的可替代性很强。比如,给伊利、蒙牛做纸箱,利润率可能的确不算高,但给它们做无菌包装的呢?至少目前都还十分可观。
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?本质上还是两类产品的技术含量不一样,可选择的供应商数量不一样,伊利、蒙牛掌握的定价权也就不一样。
“垃圾单”为什么还有人做?
做生意、干企业,哪个老板不是奔着多赚点钱去的?可是,看上去不赚钱的“垃圾单”,为什么还是有人做?
这里面,有两种可能。
第一种是在一些老板眼中无利可图的“垃圾单”,在有的老板手里却能赚到钱。
这主要是因为:同样搞印刷,各家企业的生产、运营成本却可能存在不小的差别。如果一家企业能将生产成本降低5%,就有可能从别人无利可图的订单中获得5个点的利润。
第二种就是前面说过的:一个订单赚不赚钱,有不同的考量角度。角度不同,得出的结论可能会不一样。
多数老板所说的不赚钱的“垃圾单”,一般都是算细账。
比如,把原材料成本、人工成本、房租成本、设备折旧等等都算上,最终得出来的结论是:不赚钱。
可对特定企业来说,工人已经有了,房租是固定的,设备早就摆在那了,活干多干少,这些该花的钱基本上都不能少。
所以,有些订单算细账可能不赚钱,算粗账却可以分摊企业的固定成本。用有些老板的话来说,就是有“边际”贡献。
说得再简单一些,有些订单可能是无净利,但有毛利。
对老板来说,这时候就有个选择问题了:单看这一单的确可能不赚钱,但做了对增加企业的整体效益有贡献。做,还是不做?
对有些企业来说,问题可能还是:做了亏钱,不做亏得更多。
在这种情况下,老板们会怎么选?这个问题,其实不难回答。
如果手头赚钱的订单多,对这些形同“鸡肋”的订单,老板们肯定看都不想多看一眼。道理很简单,能拿到苹果的手机盒订单,谁还愿意跟算账算到家的有些国产厂商一起玩?
可如果老板们手头没有多少订单,机器开不大起来呢?迫不得已之下,一些无净利但有毛利的订单恐怕也得做。毕竟,边际贡献也是贡献,少亏还是比多亏强。
而且,一家企业偶尔或少量做点只有边际贡献的订单也不怕。怕就怕,像那位留言的老板所说的一样:资源都被不赚钱的垃圾订单占据了,没有精力去开发牛皮的好订单。
无论如何,笔者都相信一点:那些连毛利或者说边际贡献都没有的订单,肯定是没有老板去做的。
想想就明白,做一单搭个几千块,那是慈善,不是生意,老板们为什么要费心费力地去做呢?
当然了,有些时候,老板们出于拓展市场或打击对手的需要,偶尔采取低于成本的定价策略也是可能的。这是另外一个层面的问题,改天再来探讨。
在低毛利市场中,该怎么办?
印刷圈为什么会有“垃圾单”?道理也很简单。
印刷企业的收入,其实就是客户的成本。对任何一家企业来说,尽可能优化自身的成本费用,都无可厚非。
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将有些客户的订单称为“垃圾单”其实不太公平,还是叫低毛利订单更好一些。
哪些产品的毛利很低,以致于让印刷企业觉得食之无味、弃之可惜?
笔者以前听说过的主要是牛奶箱、国产手机盒、快递面单等,前一段时间又听一些老板在讨论月饼盒。
月饼盒类订单的主要问题,倒不一定是毛利低。而是因为这类产品的季节性很强,客户卖得不好,做好的月饼盒就容易变成库存,有些月饼厂商的付款周期拉得很长,甚至还有按比例拿月饼或月饼券抵货款的情况。
说到这里,笔者想起来了,一些订单之所以被冠以“垃圾单”,还与付款账期过长有关。比如,五六个月,甚至更长。
面对低毛利的产品,老板们能怎么办?如果可以选择的话,自然是能不做就不做,什么赚钱做什么。
可如果老板们面对的就是低毛利的市场呢?办法只能有两个:一是努力转型,尽早跳出这个“坑”;二是从自身想办法,从成本效率上做文章,争取把盈利空间做得比同行更大一些。
成本效率与同行来开差距,不仅能获得相对高一些的毛利,而且更容易做大规模,通过规模效应提高企业的整体盈利水平。
比如,疫情爆发前的2019年,笔者参加票据印刷领域的一个会议时,曾听有老板感叹,做快递面单的企业都很难,但有两家却能赚钱。
其中,有一家是目前已经上市的天元股份,另一家是上市折戟的九恒条码。
这两家企业的一个共同点是:规模都做得很大。2019年,天元股份的营收达到10.04亿元,九恒条码则为14.93亿元。
正常说来,规模做到这么大,在原材料采购等方面一般就能获得其他企业不具备的价格优势,从而增厚自己的利润空间。
2019年,两家企业的净利润分别为8254.43万元、6802.30万元。
从行业层面来说,印刷圈之所以会有很多低毛利的订单,本质上还是由于进入门槛相对较低,从而导致供需失衡或者说产能过剩。
如果一个领域有相对较高的技术门槛,从而限制了后来者的大量涌入,使订单与产能保持在相对平衡的状态,即使是再大的客户、再大的订单,恐怕也不至于让印刷企业轻易屈从,违心接受有毛利无净利的订单。
还是那句话:为什么乳业巨头在面对纸箱厂的时候很强势,在面对利乐等无菌包装企业的时候却要谦和得多?
只不过,在印刷圈真正有技术门槛的产品不是很多,真正靠技术立足的企业还是太少。
如果老板们选择了最容易进入的门,自然只能接受门内更为激烈的竞争。对不对?
转身离开也是一个办法。不过,这通常会很难。
就说到这里。最后,还是祝各位老板好运吧。